在深中通道登陆点旁,由深中两地国企合作共建的湾区未来科技城已开园。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车流不息,“泼天流量”跨海而来。深中通道开通至今,日均车流量最高超过15万车次,已成“顶流”。深中通道改写珠江口交通格局,也为中山打开了一扇开放的新窗口。借深中通道“泼天流量”,中山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新坐标,快步走向“湾区之心”。
通过深中通道,中山点燃文旅新热度,半年接待游客超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倍,城市再出圈;通过深中通道,中山融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不断完善海陆空交通网,迈向湾区枢纽;通过深中通道,中山接入更加广阔的“朋友圈”,联手深圳、香港共建深中经济合作区和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探路湾区融合。
敞开东大门,中山拥抱东岸、拥抱世界、拥抱新时代,城市翻开了开放发展新篇。
●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林雨萱
从深中互联到奔向世界
最近,深中跨市公交专线迎来里程碑时刻:自2024年6月30日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以来,累计发车超过6.6万次,客运量突破200万人次,成为湾区人气最旺的跨市公交线路之一。
开放发展,交通先行。围绕深中通道这条开放发展的“主干道”,中山这些年对内外交通网络进行了系统梳理。
在市域内,中山通过构建“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让所有镇街快速接驳、无缝对接深中通道。2024年6月30日,中开高速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中开高速自东到西穿越从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至横栏等8个镇街,将中山整个中部地区与深中通道串联起来。同时,通过对接广澳高速等现有“大动脉”,将中山所有镇街纳入对接深中通道的半小时通勤圈。
在对外网络方面,深中航空港也于2024年6月30日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如果说中开高速是中山连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快车道”,那么,对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深中航空港则是中山走向世界的新入口。1小时内直达的通勤效率,让中山市民直呼“白挣了一个机场”。
与湾区、世界连接,中山多维发力。2024年11月28日,位于深中通道登陆点附近的新中山客运口岸正式通航,完成东迁。从新口岸出发,乘客40分钟到达深圳蛇口、50分钟到达香港国际机场和澳门氹仔、65分钟到达香港中港城。中山还正在推进南中城际、深江铁路中山段建设,开展深南中城际前期工作,形成快速对接深圳、广州、珠海等湾区城市的能力。此外,中山还正加快布局深中低空飞行航线。一个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方式、“内外兼修”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速崛起。
从企业抢滩到平台共建
“半小时就可以从马鞍岛到深圳,比深圳更‘近’深圳!”自去年进驻翠亨新区马鞍岛以来,深圳瑞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蒙继祥一直在谋划将更多功能往岛上迁移,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产业新生态。
一桥飞架,改写了珠江口的时空格局,也重构了湾区产业协作的逻辑。深中通道开通至今,第一批沿着深中通道而来的投资者已抢先登陆。深圳投资者遍布中山,他们沿着深中通道和中开高速等线路向中山产业腹地开进,在中山大地上建起了“中山版深圳园”。位于深中通道登陆点旁,由深中两地国企合作共建的湾区未来科技城已开园,位于小榄镇的粤深·湾区智谷项目由深圳企业运营,一期进驻企业约60%来自深圳;位于板芙镇的国际无人机(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由深圳团队投资建设运营,将打造无人机装备全产业链生态基地;由深圳企业广东诚艺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神湾镇诚艺·外沙科创城,二期将设置深莞高企产业转移聚集区,加快承接珠江口东岸产业资源……
如今,湾区产业协作正从企业的自发行动向城市战略层面跃升。中山联手深圳共建的深中经济合作区已启动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也正在谋划。拥有官方背书的产业平台,正成为中山参与湾区产业联动的重要“战场”。
从跨市通勤到同城生活
每天上午早高峰,位于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的深中跨市公交站迎来一天当中最繁忙的时段。吃过早饭,陈娟从马鞍岛上的小区家中骑行电动自行车抵达公交站,乘坐班车前往深圳前海湾地铁站,再转乘地铁,前后经历近1小时,最终回到办公室,开启一天的工作。
陈娟是在马鞍岛生活、深圳工作的“深中同城人”之一。在马鞍岛上,小区停车场内、城市大街小巷中,粤B车牌越来越常见。深中生活圈在这里交汇。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中山致力打造与深圳、大湾区“体验无差别”的营商环境,迎接每一位“湾区人”。去年以来,中山与深圳实现了公积金互认互通,两地医保联网结算持续扩围,“深中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增至735项。与此同时,中山不断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开通澳门社保公共服务专窗,“港澳药械通”批件增至18个、指定医疗机构增至2家,“北上”旅游、购物、就医的港澳市民不断增多。
陈娟早在深中通道开通前就在马鞍岛上购房。深中通道和深中跨市公交开通后,她就退掉原在深圳龙岗的出租房,来到马鞍岛。“这里没有拥挤不堪的交通和环境,离深圳半小时左右,和在深圳生活没什么区别。”如今,陈娟已逐渐习惯并喜欢这种深中同城生活。
最近,《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实施。根据该规划,未来,中山将在翠亨新区探索建设深中跨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地区,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深中“30分钟生活圈”,同时优化配置承载国际交往功能的会展博览、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体育活动、旅游观光等场馆设施,形成更有“湾区范”“国际范”的同城圈。
■一线
“深圳会展+中山制造” 深中联动新模式上线
第四届CHWE出海网全球跨境电商展近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跨境电商领域规模最大的展会之一,本届展会吸引了超过3800家供应商参加,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山的一众企业。
“我们去年参展后海外订单翻倍,今年肯定要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内,中山市影邦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的展位吸引了众多海外采购商询问。该公司的业务经理卢接智表示,去年参展后,海外客商通过展会找到公司,订单额从300万元跃升至1000万元。今年公司推出多款针对海外短视频拍摄的新品,预计出海业务营收占比将从25%提升至40%。
深中通道通车后,为中山企业“走出去”打开了新窗口。尤其是在深中“半小时通勤圈”内,中山企业可轻松对接深圳这座国际“会展之城”。
中山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打造深中联动构建会展新生态,2024年中山市政企协同组织240余人次赴深圳相关展会考察,并推动中山企业参加了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等多场专业展览会。同时,创新推动古镇灯博会首度跨城,在深圳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展打造特展区。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对接深圳市会展业管理部门和知名展会主办方,推动行业商协会与相关展览主办方对接,为企业参展牵线搭桥,推动行业商协会组织中山企业参加各类知名产业展会。同时,中山也将积极向相关展览主办方推介中山办展政策以及场馆情况,形成深中双向互动的会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