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世界杯_u20世界杯最新战况 - chhtzx.com

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五十六:鳥 隹

3483

《說文》:“鳥。长尾禽之總名也。象形。鳥之足似匕。从匕。”

《說文》:“隹。鳥之短尾總名也。象形。”

以上引用了东汉许慎的关于汉字鳥和隹的定义。按照这个定义,鳥和隹都是飞禽分类的总名:鳥是所有长尾禽的总名;隹是短尾禽的总名。我们知道,甲骨文出土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东汉的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說文》一书中也没有提及殷商甲骨文字。但是鳥和隹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它们的本义是否如许慎所说是两类飞禽的总名呢?不是!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们来看甲骨文隹:

从甲骨文隹字看,它是飞禽无疑。但是是不是短尾飞禽的总名呢?应该不是。这是为什么呢?按照许慎的定义,雉应该是短尾飞禽。《說文》中有关于雉的记载:“雉。有十四穜。盧諸雉。鷮雉。卜雉。鷩雉。秩秩海雉。翟山雉。雗雉。卓雉。伊雒而南曰翬。江淮而南曰摇。南方曰囗。東方曰甾。北方曰稀。西方曰蹲。从隹。矢聲。”这十四种雉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它是长尾还是短尾,但是我们知道雉有些种类是长尾的。

《史記·夏本記》“海岱及淮維徐州……貢維五色土,羽畎夏狄,……浮于淮、泗,通于河。”夏狄是一种雉,尾巴用来作旌旄。大禹王朝的旌旄就是由徐州进贡的。因为淮河两岸盛产夏狄(隹也),因为淮河是进贡夏狄(隹)的通道,所以大禹将其命名为淮。类似记载也见于《尚书·禹贡》

我认为,作为旌旄的雉尾一定是长尾而不是短尾的。所以淮河两岸出产的夏狄就应该是长尾雉。雉的本字也可能正由于它是徐州的贡品而来——因为需要捕捉雉以获取它的五彩长尾,所以用矢去射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雉。从矢从隹。甲骨文中隹的本义不是短尾飞禽的总名。此外东汉以前的汉字鸡的繁写有两种写法:雞和鷄。有趣的是对应这两种写法都有相对的鸡可以自圆其说。公鸡是长尾的,从鷄;而母鸡是短尾的,从雞。

甲骨文隹会不会就是甲骨文雉的初字呢?再看甲骨文鳥,如下图:

甲骨文

卜辞:“贞:戛不我。其来百鸟。”(掇2·142)这一条卜辞可以证明,甲骨文鳥字就是所有飞禽的总名,无论是长尾的还是短尾的,都叫做鳥。从而它从反面证明了甲骨文隹不是短尾飞禽的总名。所以许慎的关于鳥和隹的定义仅仅是东汉时期的流行用法。

卜辞:“…鳥星…”(乙6664)中鳥星是什么星?如果它是像鳥一样会飞,那它就是流星;如果它是像鳥一样的形象,那就有可能和南方朱雀星象相关。

卜辞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卜辞中出现了“帝鳥”和“帝隹”的提法。如:

“贞:帝鳥。三羊。三豕。三犬。”(前4·17·5)

“帝隹。癸…其雨”(前3·21·3)

关于这里的帝鳥和帝隹我在这里暂不作破译。显然这里的帝不能作禘解释,因为禘祭的只能是殷商的先王。但是这里的鳥和隹也不能作祭祀名解释,因为它们的主语帝是已经死亡的商王。死者只能是被祭祀。

本文现在剩下一个问题就是甲骨文隹的本义是什么?我既然否定了它作为短尾飞禽的总名,它就很可能是一个特指。特指某一种鸟。这个字在卜辞中出现时总是固定的字形的。我认为隹就应该是雉的初字。就是玄雉,或者叫做夏狄。这种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夏商之间的人们早就注意到它有一种不寻常的本领。

《夏小正》的“十月(注:夏历)……玄雉入於淮,为蜃”。淮水产的这种玄雉,又叫夏狄。它的五彩长尾,自大禹以后就是徐州的贡品。人们发现这种玄雉每年冬天会钻进淮河里,变成了蜃——蛤蜊。读起来像是一个神话,其实是真实的历史事实。玄雉喜欢钻入水中寻找鱼类或者其它的水中生物。人们看见玄雉入水以后就下去试图捕捉它,结果他们摸到的不是玄雉,而总是蛤蜊。

按照我国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他们就认定玄雉入淮变成了蛤蜊。有关考证参见《远古中国人的原始思维》(1—5)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隹的本义:雉的初字。夏商是特指一种在淮河沿岸活动的野鸡——夏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