櫸
【科名】榆科(Ulmaceae)
【學名】Zelkova serrata (Thunb.) Makino
【別名】
雞油、台灣榆、櫸榆
【形態特徵】
落葉大型喬木。樹幹灰白色,龜狀剝落,具橫向皮孔。單葉互生,幼葉呈紅色,橢圓狀卵形至披針形,長3-10公分,寬1.5-5公分,先端尖,葉基鈍,偶歪基,鋸齒緣,紙質,秋冬轉紅。單性花,花小,無花瓣,與新葉同開。扁球型核果,歪曲狀。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山區。
【原住民族語名】
阿美族
tilefes
泰雅族
tgbil[Msbtunux大嵙崁群Rahaw溪口部落]
DLving
Kiyai
Keyai
Tugebo
Katabiru
tagubiru
排灣族
tjeves[台坂部落、高士佛部落、平和部落]
tyubusa
tybuusu
布農族
tusal
tulbus
卑南族
pangapang[下賓朗部落、利嘉部落、普悠瑪部落]
tarevu[知本部落]
魯凱族
tebese
賽夏族
te:beS
太魯閣族
pruxul
賽德克族
tgebin
拉阿魯哇族
tʉrʉvʉ
【生活使用】
工具用。
阿美族
作建材用。
泰雅族
木材不怕蟲蛀,可做梁柱。
泰雅語DLving為台中和平區桃山部落舊地名。
排灣族
傳說祖先遷至土坂村時,在兩棵櫸木樹下開墾,並告訴後人不可以砍伐這兩棵樹。戰後,有漢人上山偷砍這兩棵樹後,土坂部落就開始沒落。而砍樹的人,不久之後也遭遇不幸。
為重要的建築材料,可做房舍裡最重要的梁柱等。
堅硬耐腐,可做牛車輪、車輪軸、拉桿,及女巫的巫術箱。
布農族
布農語tusal,與澀葉榕同名。
果實變為黑色時可食。
可做柱、舂小米的杵及臼、刀柄、槍托鋤、頭柄、主梁、織布機打板cih-cih。
卑南族
卑南語pangapang,在竹生系統中語意「堅固」,指櫸和白雞油,也形容男人強壯有力;在石生系統中指甜根子草。過去曾有因用語不同而鬧出的笑話。
耐瘠、耐旱、樹材堅硬,可做家屋的主柱、支柱、斜支柱。
可做各項農具如犁、耙、鋤頭,也可做牛車輪、車台、車椼。由於材質太過堅硬,不宜拿來做牛軛。
魯凱族
木材堅硬、不易裂,可做石板屋的梁柱。
可做搗米用的杵、鋤頭柄。
鄒族
木材常作為梁柱、橋梁、車輛、船艦、農具、家具、樂器、雕刻、裝飾用材。質地堅硬,可做杵、木臼。
櫸分公、母,一種有樹心,另一種則無。
賽夏族
木材堅硬不怕白蟻,是高級建材,可做柱。
做臼。以人工慢慢刨挖,做成半圓弧形底的臼。通常使用櫸做臼,也可使用a:emes(牛樟)。質輕,可做建材、織布工具箱。可作為柴薪。
太魯閣族
可做梁柱、弓、刀柄、切菜板、杵、臼、布軸、理經架、打緯板、織布箱,也可作為燃燒材。
賽德克族
根、枝幹可使用。材質堅硬,可做duhung(臼),亦可做家具。櫸木做的織布打棒在織布時的聲音非常清脆,織女們喜歡使用。樹幹可作為煮飯用的柴薪;冬天用來烤火取暖,火堆可以持續保暖到天亮。
木材堅硬,可作為蓋房子的建材、柱子、主梁。用櫸做成的房屋可保存很久。
櫸分公母,公的會開花,但不會結出果實;母的會結果實。為造林樹種之一,因此通常會保留櫸木而不砍除。
卡那卡那富族
可做桌、舂臼。
西拉雅族
可做標槍炳、牛車等等。
【圖】櫸。(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鍾明哲、楊智凱,《台灣民族植物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12年。鄭漢文等編著,《排灣族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05年。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植物篇》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李麗雲等,《卑南族的家與植物》,台東: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2009年。黃啟瑞、黃嘉隆、董景生,《串起莽噶艾──魯凱下三社群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年。魯丁慧、邱柏瑩撰,《鄒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年。王志強等,《走進西拉雅:西拉雅民族植物手冊》,台南: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1年。張子孝等,《賽德克族(Tgdaya/Truku/Toda)民族植物》,南投:南投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2017年。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邱碧華,〈Kanakanavu民族植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