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讀音:sài wēng(ㄙㄞˋ ㄨㄥ),漢語辭彙,塞翁原為《淮南子》中的典故人物,衍生自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現在形容忘身物外,樂天知命,不以得失為懷的人。
基本介紹
中文名:塞翁拼音:sài wēng(ㄙㄞˋ ㄨㄥ)解釋:樂天知命,不以得失為懷的人出處:《淮南子》
解釋,典故來源,原文,譯文,同源辭彙,相關詩詞,
解釋形容忘身物外,樂天知命,不以得失為懷的人。典故來源《淮南子》卷十八〈人間訓〉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速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力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遵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譯文在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一次他家養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那裡,鄰居家的人都為此事來安慰他。他說:“這事難道就不能變成好事嗎?”過了一段時間,跑走的馬領著一群馬回來了。鄰居家的人又都來賀慶。他說:“這事難道就不可能變為壞事嗎?”果然,因家有不少胡人養的好馬,他兒子騎馬玩時將大腿骨給摔斷了。這樣鄰居又來安慰他。他又說:“怎么知道這事不會變成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邊塞,青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參戰,結果邊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獨這戶人家因兒子跛腳,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說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同源辭彙塞上翁 塞翁 塞翁失馬 塞翁心 塞翁禍福 塞邊翁 塞馬 失馬何憂 失馬安知非福 失馬翁相關詩詞1.戴叔倫 《贈韋評事儹》“是非園吏夢,憂喜塞翁心。”2.陳鵠 《耆舊續聞》“﹝ 周益公 ﹞《謝衣帶鞍馬表》:‘褐衣褐見,莫陳漢戍之便宜;馬去馬歸,敢計塞翁之倚伏。”3.郁達夫 《己未出都口占》“塞翁得失原難定,貧士生涯總可憐。”4.上官儀 《從駕閭山詠馬》“定惑由關吏,徒嗟塞上翁。”5.劉禹錫 《覽董評事想歸之什因詩以贈》 “文儒自襲膠西相,倚伏能齊塞上翁。”6.包佶 《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責謝庭中吏,悲寬塞上翁。”7.李群玉 《自遣》 “一壺濁酒暄和景,誰會陶然失馬翁。”8.李頎 《別梁鍠》 “不見古時塞上翁,倚伏由來任天作。”9.杜牧《李侍郎於陽羨里富有泉石牧亦於陽羨粗有薄產敘舊述懷因獻長句四韻》 “冥鴻不下非無意,塞馬歸來是偶然。”10.杜牧《題白雲樓》 “才微分薄憂何益,卻欲回心學釣翁。”11.許渾 《泛溪》 “遁跡驅雞吏,冥心失馬翁。”12.駱賓王 《久戍邊有懷京邑》 “忘情同塞馬,比德類宛駒。”13.高適 《金城北樓》 “垂竿已羨磻溪老,體道猶思塞上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