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中藥遼寧廣播電視台《說天下》主持人作家、編劇作家、編輯短翅鳴螽習稱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瓜果、豆類等,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蟈蟈的別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蟈蟈在中國分布很廣,與蟋蟀、油葫蘆被稱為三大鳴蟲。蟈蟈的食物主要是豆類、菜葉、螞蚱等。公蟈蟈叫聲洪亮,深受廣大鳴蟲愛好者的喜愛。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蟈蟈拉丁學名:Gampsocleis grafiosa Brunner Von Wattenwvl別稱:哥哥、蛞蛞、蚰子二名法:Gampsocleis grafiosa界:動物界門:節肢動物門綱:昆蟲綱目:直翅目科:螽斯科分布區域:河北以養殖為主、河南、黑龍江、 吉林、、山東、北京、天津英語:katydid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食性,體色種類,按地理位置分,叫聲與選膀,天敵,捕捉方法,自然繁殖,養殖技術,蟈蟈歷史文化,
形態特徵成蟲體色翠綠,少數淡褐。觸角發達60mm,複眼2隻,單眼3隻。前胸背板寬大,背板下緣有黃色邊。胸部腹板各具1對錐狀刺,後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節有墊,後足第一附節附墊分成2個葉片。後足脛節端距6個,背面2個,腹面4個,中間的2個小。後足腿節略比脛節稍長。卵褐色,長6.0mm,寬1.6 -2.0mrn。卵殼堅硬。以卵在2-3cm土層越冬。若蟲共經5齡。生活史:一年一代。生活習性卵:當年所產之卵全部在表土層越冬,翌年4月天氣濕潤,卵迅速膨大,長度增加4 4 -58%,寬增加93-126%。孵化時卵殼破裂後,蟲體在另一層膜內蠕動,最後膜破裂出土,歷時約2小時。如天氣乾旱,卵期延長或隔年孵化。卵期244-669天。若蟲:若蟲共蛻4次皮,蛻皮時頭向下,足抓住附著物,頭胸蛻裂線先開裂,依次前足、中足、後足、觸角及腹部蛻出,歷時約65分鐘。後將蛻下的皮吃掉。成蟲:成蟲多在上午羽化,經7一13天開始交配,歷時30分鐘左右,雄蟲排出乳白色直徑達1 0mm的粘性精托,並附著在雌性生殖器內外,便結束交配。這時雌蟲腹部向前彎曲,並用口咬食精托,將精子擠入貯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則不能產生受精卵。姻煙一生可進行多次交配。雌蟲交配後13-20天開始產卵,產卵期很長,懷卵後體重可增加3倍左右。產卵時腹部向上提,產卵管垂直插入上內,產卵瓣上下錯動,將卵產於土中,散產,產完卵後抽出產卵管,用力向後彈土封閉產卵孔,再繼續產卵。白天產卵多於晚上,7月上旬產卵開始,高峰在8月,9月末結束。每頭雌蟲產卵200-444粒,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蟲壽命近似,一般為8 0 -90天。進人9月下旬成蟲很快死亡。雄蟲能發聲,左翅基有音銼,呈弧形,高0.4mm,寬0.15mm,長5.43mm,每隔0.029mm生一橫突。右翅基有一3.14 X 3.46mm鼓膜,邊緣脈加厚,比一般翅脈加厚8倍左右,但薄膜只厚0.0286mm。發聲時兩翅斜豎起,來回摩擦而發出巨大聲音,以招引異性。受驚擾時發出急促的聲音,跳到植株下逃跑。食性雜食,但以捕食其它昆蟲為主。在飢餓時能自相殘殺,一般雌蟲吃雄蟲較多。由於它能捕食一些害蟲,所以應合理捕捉利用。柞蠶區視為害蟲。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種綠色植物外,也取食窩頭、.米飯,豆腐、饅頭、炸餅等。該蟲天敵有白僵菌、紅色寄生瞞、蝗螂,有時在捕食螞蜂時有被鰲死的情況。它除做為欣賞昆蟲飼養外,還可做為害蟲天敵,加以保護利用。另外其卵營養成分很高,蛋白質含量達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蟈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體色種類我國蟈蟈的分布較廣,從觀賞的角度,對蟈蟈按體色分類,可分為綠蟈蟈、黑蟈蟈、山青蟈蟈、草自蟈蟈、異色蟈蟈。按產地來分類,可分為北蟈蟈與南蟈蟈兩大類,北蟈蟈優於南蟈蟈。北蟈蟈又分為京蟈蟈、冀蟈蟈、晉蟈蟈、魯蟈蟈。京蟈蟈又叫燕蟈蟈。燕蟈蟈最有名的是安子溝的大山蟈蟈,以產黑色大鐵蟈蟈著稱。翠蟈蟈綠蟈蟈多生在平原、農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農作物區。綠蟈蟈講究的是通體碧綠,不帶絲毫雜色,在滿目蒼茫的嚴冬里,這種大翡翠綠蟈蟈更能顯示自然之美,也格外耀目。在冬季時期,一般綠蟈蟈價超過黑蟈蟈,就是因為綠色比黑色好看,觀賞價值更高。綠蟈蟈翅薄,一般叫聲偏高,但鳴聲沒有黑蟈蟈那樣響亮寬厚。黑鐵蟈蟈黑鐵蟈蟈又稱鐵皮蟈蟈,通體都是青黑色,像鐵皮的顏色,故又稱鐵蟈蟈。主要生長在北京郊外的山區,又以西山為主。正宗黑蟈蟈個大,皮堅翅厚,通體青黑色,紫藍臉,紅牙,粉肚皮,白、黃,深褐翅,黃綠膀牆,褐色前翅背,前翅側區斑黃綠色或黃色,黑青腿,棕須,黑眼或棕眼。體色隨時間、年齡的增大而加深,直到全身黑亮似鐵,鳴聲強勁有力,響亮,寬厚。一蟲鳴叫能蓋過群蟲的鳴聲。一膀一膀地叫,沉著而穩重,有大將的風度。山青蟈蟈多大夏秋出現,生長在低山丘陵。灌木雜草間及乾河谷、荒地、田野梯田之中,體色以灰綠為主,色淡且雜,頭項腹腿之色也不怎么統一。山青蟈蟈肚色有綠、黃、白三種,是莊稼地里最常見的普通蟈蟈,不被愛蟲者重視。草白(糙白)蟈蟈多在晚秋時出現,生長在山坡、丘陵、田邊、地角、灌木雜草之中。通體色雜且淡,介於綠褐之間,似淺褐之間,似淺淡枯草灰白色,故名草白。天然草白蟈蟈因蛻皮較晚,故深秋長壽者較多,體質不錯,皮實易養。異色蟈蟈蟈蟈體色最基本的是黑褐色與黃綠色,經過長期各地環境的影響與個體變異,又逐步衍生出了很罕見的中間色、過渡色,這就是奇特的異色蟈蟈。紅褐蟈蟈生長在北方燕山山區,紅頭紫臉,紫紅脖項(紅前胸背板),褐紅腹背,粉紅肚皮,紫紅腿,紅須、金黃翅,前翅側區(俗稱膀牆),鮮綠色,布滿翡翠綠斑,個頭也較大,鳴聲響亮,強勁有力,長壽耐乾旱,體色極美,實為罕見。金黃蟈蟈生長在北方的太行山區,褐黃頭,藍臉紅牙,褐黃脖項,黃腿黃肚黃須,金黃翅,惟膀牆(前翅側區)翠綠,通體褐黃閃金光,鳴聲寬厚低沉,蒼勁有力,就像金色閃閃的盔甲在閃爍。這樣的通體褐黃蟈蟈幾十年也難遇一個,甚為稀罕。藍綠蟈蟈采於河北固安大提及魯北,它是由鐵皮衍變而來的,其綠色特殊,通體呈藍綠色,與一般綠蟈蟈體色有明顯的不同。藍綠頭。個體肥大,鳴聲響亮,調高音脆。藍綠蟈蟈更是少見,純正天藍更是難得。藍蟈蟈
五色蟈蟈生長在河北山區與平原交界的坡地,是由褐黑山蟈蟈衍變而來的,體分為五種顏色,棕褐頭,藍臉紅牙,紅褐脖項,棕胸花腿綠肚皮,金黃前翅,綠膀牆(前翅側區),深紫色腹背板,蟲體身披五色,各部色調鮮明,對比強烈,很是難得,蟲體大色足,皮堅翅厚,鳴聲響亮,雄渾有力。五色蟈蟈白蟈蟈選自晚秋北方的丘陵砂礫荒地,由草白蟈蟈衍變而成。體色很淺淡,微微帶有灰褐淡綠之色,遠看像白色、白項、白胸、白肚、灰白腿、只有翅膀呈淡棕色,淡綠膀牆(前翅側區),銀裝素裹,個頭中等,鳴聲細脆而悠揚。按地理位置分蟈蟈在中國分布很廣,按產地來分類,可分為北蟈蟈與南蟈蟈兩大類,北蟈蟈優於南蟈蟈。北蟈蟈又分為京蟈蟈(又名燕蟈蟈)、冀蟈蟈(易縣西山北鄉)、晉蟈蟈、魯蟈蟈。生長在我國南方各省的統稱為南蟈蟈。但個頭較小,鳴聲小而尖,體色不純正。總體來說沒有北蟈蟈個頭大,皮實耐旱鳴聲強勁有力!京蟈蟈:又叫燕蟈蟈。主要指北京山區和郊區的蟈蟈,北京人愛講究大山的蟈蟈。北京以產黑色大鐵蟈蟈著稱。冀蟈蟈:河北山區,每年蟈蟈產量大。多為鐵皮蟈蟈,紫藍臉,紅牙,粉肚皮膀大翅長蛤蟆音。 間或有少量草白蟈蟈與山青蟈蟈。河北省蟈蟈以保定市易縣西山北鄉的為主,名氣最大。魯蟈蟈:主要指山東北部為主的地區,魯蟈蟈又以綠蟈蟈為主,但頭項部局部泛紅褐色的邊紋,但也有個頭大點的。也有少量的草白和山青等中等身量的蟈蟈。晉蟈蟈:山西作為主產小蟈蟈的地區,氣候有些乾旱,多產中小身量蟈蟈,以小個為主的山青、草白蟈蟈以及少量的鐵蟈蟈。晉蟈蟈的優點皮實好養,皮粗翅厚,叫聲響,但不美觀罷了,尤其以宣化蟈蟈最為出名,它耐乾旱,生命力特彆強。南蟈蟈:生長在中國南方各省的蟈蟈都統稱為南蟈蟈。西南四川成都包括長江流域等地的蟈蟈個頭較小,比札嘴略大,鳴聲也小而尖。總的來說南蟈蟈沒有北蟈蟈筋粗皮厚,皮實耐旱,鳴聲也不如北蟈蟈那樣強勁有力。在南方很難見到北方的大鐵蟈蟈。叫聲與選膀蟈蟈的叫聲雄蟈蟈叫聲的是用兩葉前翅摩擦發出醇美響亮的音色,這種聲音作用於吸引異性、呼喚同性、驚叫敵人。雄蟈蟈的鳴器前翅在背區,前寬後窄而扁,前翅背呈黃褐色,前翅側區多呈綠色,多翅脈網紋,翅背很厚,翅側較薄。一般雄蟲前翅長為14—18mm,也有少數的大翅者,長度可以達到20—30mm。雌蟲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蟲前翅一般為左搭翅,即左翅蓋於右翅之上。鳴叫發聲時兩前翅斜豎起,來回摩擦,從而發出巨大的音響。兩翅愈發達(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強勁有力,叫聲愈大。蟈蟈選膀的要點挑選優質的蟈蟈首先要選翅膀大且厚的。膀的背部還平面寬而長。膀的背部平面要平展,上邊的左膀緊貼於下邊的右膀。閉膀時不能有大的縫隙,要閉嚴蓋緊。音銼與刮器應該突出些,翅脈要飽滿。左上膀的右邊膀翅要足以蓋夠搭足在下膀。右下膀的鼓腹(鏡片)愈大愈好。高膀立膀,靜止時候兩膀要在蟈蟈的背上離開肚高高翹起來的為佳。膀牆愈寬愈大愈好,不論是黑蟈蟈還綠蟈蟈,膀牆均應為綠色者,真正的黑鐵蟈蟈或金蟈蟈(雄)前翅膀的特點:翅蟈蟈膀牆應為黃色或淺黃綠色。
蟈蟈膀的點藥技術蟈蟈膀的叫聲可以通過人工點藥來改善,這是餵養鳴蟲中一項古老傳統的技術,也是欣賞鳴蟲中的一種藝術。紅色的點藥是硃砂,綠色的是銅渣,其點藥技術與點油葫蘆、點蛐蛐的基本上相同。蟈蟈膀上點藥的輕重、大小與位置是都很有講究,可以根據蟈蟈的類型、大小、形狀、厚薄來具體決定,酌情下藥。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三種:1.把藥點在膀根,左上膀紅點弧形溝摩擦脈的後方,膀側膀溝的裡邊;右下膀點在與它相對稱的位置上,即右膀鼓腹(鏡片)與膀根中間的翅脈膀筋上,靠近鏡片邊緣的上方的背面,右膀下邊為暗藥。2.藥點在左右膀背區與側區之間的左右兩邊縱向平行的兩個膀溝中間,左右膀均為明藥。3.藥點在左上膀背區後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在左上膀兩個弧形膀溝中間最凸起的翅脈上為明藥;左下膀藥點在與它相對稱的位置,即右膀鼓腹(鏡片)邊緣下側向的翅脈筋上的背面,右膀的下方為暗藥。點膀下暗藥時要用特製的支子把蟈蟈的雙膀都支起來,從膀下伸進點藥。在當今的市場上,還有不少黑心商販用502等各類透明液體當藥點在蟈蟈的翅膀上,用來欺騙消費者。蟈蟈如果在草叢裡的聲音再大些,它便比蟬更高一籌!天敵鳥類、蟎類、鼠類、小昆蟲(如螞蟻、螳螂等),此外還有蜘蛛。蟈蟈的病症有:白僵菌、紅色寄生蟎,天敵有螳螂,也有在捕食馬蜂時有被蜇死的情形。蟈蟈在人工餵養的時候總是餵多水的瓜果會大肚、拉稀、甚至是脫肛而死。中國國土幅員遼闊,南北溫度變化很大。南方春夏暖的早,北方遲。南京首批“叫哥哥”在端午節就可以出現,稱“夏叫”,鳴聲弱,體小色淡。北方見蟈蟈成蟲時間較晚,一般要到6月下旬或7月初才能聽到“夏叫”,稱早蟈蟈。這批蟈蟈對人工繁殖留子很有意義。立秋後10天新蛻的蟈蟈稱“早叫”,個大體健,飼養好了可以越冬。人工繁育的蟈蟈可人為控制分批的羽化出來,在春節後蛻的熱蟈蟈可以養到第二年的天然蟈蟈出現,這樣一年四季都能聽到蟈蟈叫聲了。蟈蟈屬於鳴蟲,冬季也應採取保溫措施。另外,對於蟈蟈來講,溫度在25-36度之間時,蟈蟈最為活躍,通常會大聲放歌。只要溫度低於25度,就容易感冒。表現為:食欲不振,不吃東西,最終死亡。蟈蟈一旦出現感冒,可以嘗試餵食阿司匹林。但也許效果不好,那我們就防患於未然吧,給它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還要讓他多曬太陽,增強抵抗力,也有助於其鳴叫和增長壽命。此外,飲食上注意不能太油膩。因為蟈蟈能吃的東西很多,連麵包蟲之類的油脂大的食物也包括在內。但吃太多的油膩東西,容易上火。可以餵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胡蘿蔔、白菜等,或者是花生米之類的乾果都很適合蟈蟈。另外,還可以經常用儲存的螞蚱之類的昆蟲餵蟈蟈,用來增強蟈蟈的體質。捕捉方法蟈蟈的捕捉有白天和夜間兩種,白天名優蟲多但捕獲量小,夜間的蟲糙但捕獲量很大!上品佳蟲的鳴聲為單數!分辨蟈蟈的老嫩秘訣1、看肚皮;2、看頭部;3、看體色;4、看吃食;5、看須爪;6、看行動速度。自然繁殖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蟲共要蛻6次皮。蛻皮時頭向下,足抓住附著物,頭胸蛻裂線先開裂,再是前足、中足、後足、觸角及腹部蛻出,歷時約65分鐘,最後將蛻下的皮吃掉。
在野外的天然蟈蟈成蟲多在上午羽化,經1—2周開始交配,歷時30分鐘左右,直至雄蟲排出乳白色直徑達10mm的粘性精托,並附著雌蟲生殖器內外,才算結束了交配。這時雌蟲腹部向前彎曲,並用口咬食精托,將精子擠入貯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則不能產生受精卵。蟈蟈一生可以進行多次交配。雌蟲交配後2—3周就開始產卵,產卵期很長,懷卵後體重可增加3倍左右。產卵時腹部向上提,產卵管垂直的插入土內,產卵瓣上下蠕動,將卵分批分散的產於土中。產完一批卵後抽出產卵管,用力向後彈土,封閉住產卵孔,再繼續產卵。白天產卵比晚上多,7月上旬開始產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結束。每頭雌蟲產卵300—440粒,每粒卵重14mg。1000隻母蟈蟈理論可以產300000—400000(30萬至40萬)枚卵是非常的驚人的 !!雌雄成蟲壽命近似,一般卻為80—90天。進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蟲就死亡了。1年繁殖1代,以卵在土中過冬,成蟲或若蟲嬉戲棲息於穀物田間或灌木叢中。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莖與嫩果實。雖是害蟲,但人們喜飼養,供作玩物聽其鳴叫。蟈蟈屬於螽斯科。螽斯科鳴蟲一般共同的特徵一般有:身體呈扁圓柱狀。頭部較小,顏面傾斜或垂直。頭部有複眼1對。在複眼內側有絲狀觸角一對,細長,一般明顯長於體軀。單眼2—3個。口器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顎各1對、下唇及舌等部分組成。上顎即大牙特別發達,粗壯堅硬,內緣常呈鋸齒狀。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為紅色或紫紅色,牙根色淡。胸部背面有發達的前胸背板,形狀多變。側片發達,有些種類在側片和前胸背板後緣相交處形成肩凹陷。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狀突起。有些種類前翅和後翅較為發達,但也有些是前後翅強烈縮短或完全無翅。足3足,跗節由4節組成,在最後一節的頂端有爪1對。後足股節十分發達;前足脛節基部有開口式或閉口式聽器。腹部通常有背板10塊、腹板8(雌性)或9(雄性)塊,在最後一節背板構成下生殖板,形狀多變,有時還有附屬突出的部分。雌性的產卵管比較長,呈劍狀或鐮狀形。螽斯科的鳴蟲的前翅均具有發音器——音銼和刮器。直翅目螽斯科鳴蟲均屬漸變態,經歷產卵、若蟲、成蟲三個蟲態,以卵越冬,大多產卵於樹上或土中,一般一年一代,也有以若蟲或成蟲越冬的。植食性、肉食性與雜食性均有。養殖技術養殖蟈蟈的場地建造1、棚養:棚養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養蟈蟈可選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較容易和方便。蟈蟈喜歡生長在背風向陽高燥之處,建棚時應避開地勢低洼潮濕和風口處,選好地形地塊後,先種上黃豆或小麥,以備蟈蟈自由採食,等黃豆或小麥齊苗後再扣棚,根據走向選3一4m的竹片,把竹片插人土內20cm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兩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風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後,罩上沙窗布,以防煙煙逃跑和天敵的侵害,沙窗的目數以小蟈蟈鑽不出為好。2、室內養殖:室內養殖占地面積小,管理方便,不受氣候條件所影響,可用水泥和磚建成高80cm左右,寬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長度為準,間隔或通長均可,一般為三層最好,低了浪費空間,高了不容易管理。每層板上面放一層l 0cm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為1; 1),以備蟈蟈日後產卵,然後用鐵網或沙窗布固定到板的上面,形成一個多層立體式的蟈蟈養殖地。3、引種、交配和產卵引種可從養殖場或市場購買成品蟈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但要選好所養的品種,引種後養殖時公母搭配應為1:1為宜,搭配不當為爭偶會發生撕咬造成傷害。公煙蟈的鳴叫是為了吸引母蟈煙,當母蟈蟈聽到公蟈蟈的叫聲後,會慢慢順著公蟈蟈的聲音爬到公蟈蟈的背上,然後進行交尾,在這段時間內,公蟈蟈要把體內兩側精巢內的精泡排出體外,精泡為白色共兩粒,大小如黃豆粒一般,交配過程中,母蟈蟈會把公蟈蟈的兩粒精泡分別吸人體內兩側的卵包內進行受精,食物充分的情況下,一隻母蟈蟈一年最多可產300粒左右的卵。母蟈蟈產卵時用尾部的產卵針一點點鑽人土內,並且從不同角度來鑽,力求把洞鑽大,然後將卵產人洞後即用周圍的土埋好。一般當年8月份以前產的卵,在自然環境下第二年夏季可出土成蟲,8月份後產的卵一般在第三年夏天才能出土成蟲。人工養殖時要及時挖土將卵撿出,妥善保存,最好在冰櫃冷藏室記憶體放。
4人工孵化和管理孵化時找一平底容器,大小可根據卵的多少而定,底部放上Scm厚的細沙,然後撒上一層種卵,種卵最好不要重疊,在種卵的上面再蓋上3cm厚的細沙,沙的厚度不可超過5cm,否則小煙煙不易出土,然後噴水,一次性噴透,以底不見水為好,噴水後便可高溫孵化,溫度在25一35℃以內,每天應定時噴水,以防乾燥。這樣的高溫大約需要40天左右,這期間一直保持不低於25℃的溫度,這叫高溫暖籽。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下,一年孵不出蟈蟈來,還必須低溫盟動,將經過高溫後的卵收集後直接放人冰櫃的冷藏室內,這樣保持1個月的時間便會有大批卵盟動,最初看到的是眼睛,眼睛最先出現在卵的下方,隨著時間的延長,會慢慢的往上方的頭部移動,卵粒也隨之變粗,這時候可進行第二次孵化,將盟動後的卵放在25一30℃左右的溫室內約so天的時間便可孵出蟈蟈了。人工輔助取卵和孵育1、取卵:(1)產卵基的準備:蟈蟈產卵於上中,產卵基就是為蟈蟈準備的“產床”方法是準備好廣口、較矮的瓦盆若干個(也可以大花盆、搪瓷盆代替),夏天放烈口下暴曬幾天,或放在開水中煮沸,目的是殺死上面的細菌,起到消毒作用、將用籮篩過的細沙放在鐵鍋中高溫炒過,以殺死沙中的細菌和有害蟲卵。將細沙上用籮篩過後,放烈口下暴曬幾天,消毒後的細沙和沙上按1:1的比例摻和均勻後輔入瓦盆中,厚6-7厘米,用手壓實,然後往瓦盆中噴水,使沙上保持一定的潮濕度,不要濕度過高,太濕對產卵不利。(2)人工輔助取卵:選擇大而健壯的雌雄蟈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蓋紗罩,雌雄蟲比例為2:1或3:1 ,即2,3隻雌蟲配1隻雄蟲、盆中蟈蟈的總數不可過多,如擁擠不堪則對交配不利〔每口及時供食,雌雄相見,雄蟲便振翅高歌“彈琴”,雌蟲會以情相報很快交配交配後約兩周,雌蟲就開始產卵,7月中旬以前產的卵當年可孵出若蟲,7月中旬後產的卵當年很難孵出若蟲,可以留待下年孵育、6月底到產地引進的幗幗種,一次如引進兩三百隻雌蟲,再配100餘只雄蟲,可產卵數萬粒(3)篩卵和布卵:蟈蟈產卵後,將瓦盆中的沙上輕輕打碎,用籮將卵篩出,用清水淘淨晾乾,然後準備布卵,選擇高15厘米、口徑為20-25厘米的瓦盆重新放消毒過的沙上,上與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也可只用細沙上,厚5-6厘米,將蟲卵均勻地撒在上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勻排開,不要疊壓,然後用細沙上覆於卵上,覆上厚4-5厘米,然後往覆上上噴水,上的相對濕度為70%左右,最後用布蒙住盆II,用繩紮緊、2、人工孵育:(1)卵的人工孵育:將布好卵的瓦盆放在口光下照曬,即“長眠’,,使上溫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陽光過強時要以物遮陽,防止上溫過高。每天要及時往盆中噴水,保持盆上濕潤白天可受熱10餘小時,晚間氣溫低於22℃時,要將卵盆移入暖房繼續加溫,白天保持在30℃,夜間保持在25℃一個月以後,中部兩側出現一對黑色眼點,兩個月後,卵明顯膨脹變粗,眼逐漸移向卵的一端,兩個眼點的距離也隨之縮小、眼點的一端將發育為頭部,另一端由黃褐色逐漸變綠,這一端是若蟲的尾部〔兩個半月後,發育較快的卵己全部變成綠色,若蟲背部的橫腹節及六足己隱約可見、(2)出孵:當蟈蟈的胚胎髮育完全成熟以後,若蟲就會破殼而出。若蟲在出殼前會在卵內輕輕蠕動,此時卵殼己變得很薄很軟,在若蟲不斷蠕動下,有氣孔的一端會被衝破、若蟲先擠出頭部,再伸出前肢,卵殼便像脫裙子一樣被蛻至蟲體後面、剛出殼的若蟲為翠綠色,出上的幼蟲稍作休息,開始爬來爬去,這時可以將若蟲移至養蟲籠中,分籠飼養。將新孵出的若蟲移入養蟲籠中時,要用鵝或鴿子翅上的長羽毛綁上竹籤做成的羽刷,將盆斜對著養蟲籠的口,將若蟲輕輕掃入籠中,然後蓋好籠。
若蟲的飼養管理1、飼養前的準備首先要準備好養蟲籠和扎盤,用高錳酸鉀藥液浸泡消毒後再用清水沖淨藥液,保證清潔無菌後備用。養蟲房地而、牆壁、門窗和屋頂等要用高錳酸鉀和火焰噴霧器消毒備用。養蟲房的加溫設施消毒後安裝好備用,預計蟈蟈該出孵的時間,提前加溫使養蟲房內溫濕度達到出孵若蟲的要求。2、溫濕度與通風管理新孵出的蟈蟈若蟲對溫度要求很嚴格。溫度控制在28℃左右,不宜過高。三齡以上的若蟲對溫度變化適應性增強,一般掌握在25280C,溫度高一些,蛻皮間隔較短,發育較快,但體質不甚健壯,溫度低一些蛻皮間隔期長,發育稍慢,抗寒能力強,體質健壯,即所謂“熱蛻”和“冷蛻”。應選擇“冷蛻”管理。屋夜溫度變化要儘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蟈蟈若蟲喜乾燥,除了為降溫可少量噴水之外,一般不必噴水。蟈蟈若蟲怕悶熱.要配合暖房降溫.定時打開窗戶通風,選在每天中午前後溫度最高時開窗通風。在室內溫度沒有降到最低限時,通風時間儘量延長。暖房內空氣要努力達到清新,防比煙、酒、香料、化妝品等異味侵入,以防比對若蟲造成影響。3、飼料和餵食餵養蟈蟈的飼料主要有三大類,即黃豆(或青豆)、羊肝、胡蘿蔔。黃豆含植物蛋白質很高,每百克中含36g以上,羊肝的維生素A含量很高,胡蘿蔔除營養齊全外,其中的粗纖維有極好的利便作用,對若蟲是不可缺少的。以黃豆兩份,胡蘿蔔兩份,羊肝一份,乾酵母一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絞肉機絞成泥狀。餵食時以新鮮的菜葉切成塊狀,將絞好的飼料塗在上而,置於罐中,一罐中可多放幾塊,上下都有,使若蟲均可食到。因為若蟲食量小,每塊上不要塗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費。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鮮,現做現喂,不要餵隔日食,餵食要定時,ldl次即可,2次更好。蟈蟈歷史文化商周時期人們把蟈蟈和蝗蟲統稱為 "螽斯 ",宋朝人將蟈蟈與紡織娘混為一談,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稱呼, "聒聒 "和 "蟈蟈 "都是以聲名之,實際上 "聒聒 "和 "蟈蟈 "是一個等同的名稱。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大禹就開了崇拜蟈蟈的先河 .古文中禹就是"蟲"。《玉篇(虫部)》中講,"禹蟲也"。《爾雅(釋蟲)》曰:"國貉,蠁蟲"。郝懿行義疏:"蠁蟲即蟲蠁,蠁猶響也,言之聲響也"。《爾雅》說得明白,禹蟲叫"國貉",又帶響聲,必今之蟈蟈。大禹是以禹蟲——蟈蟈來命名的。於是禹蟲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圖騰。所以後世就以禹蟲的習性來崇拜,祭祀大禹。《荀子》記載有所謂"禹跳",揚雄《法言》說:"巫步多禹",都是說後人祭祀禹時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蟈蟈那樣的跳步。三千年前《詩經》中相傳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草蟲》,《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蟈蟈的文字。其代表作《螽斯》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 節奏歡快,展現了一個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整篇文字都在頌揚蟈蟈的種族興旺。是生產力低下時對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慶民歌。由此而產生的成語 " 螽斯衍慶 " 便成了喜賀子孫滿堂 的吉祥語。中國人歷來視蟈蟈為寵物,宋代人開始畜熱養蟈蟈,明代從宮廷到民間養蟈蟈已經較為普遍。明太監若愚在《宮中記說到皇宮內有兩道門以蟈蟈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嬰" ,這當然是延續了遠古時代對蟈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蟈蟈潮。
從康熙,乾隆直到宣統,許多皇帝都喜歡蟈蟈,乾隆游西山,聽到滿山蟈鳴,即興賦詩,曰:" ......雅似長安銅雀噪,一般農候報西風......" 末代皇帝宣統與蟈蟈的情緣更是帶有濃重的神奇色彩。電影《末代皇帝》中有這樣的情節 :1908 年,年僅三歲的宣統在舉行登極大典,宣統在" 皇上萬歲萬萬歲"的高呼聲中茫然不知所措,直直的在人群中跑來跑去,當宣統發現了大臣陳寶琛身上的蟈蟈才露出天真的笑容。宣統把蟈蟈藏在金鑾寶殿的座位上面。五十九年後的1967 年,當年的宣統身穿中山服,以平民的身份又出現在太和殿,為了證明自己曾是太和殿的主人,在紅衛兵面前從寶座上掏出他藏的那隻布滿灰塵的,精緻古樸的蟈蟈籠子。五十九年了,蟈蟈依然健在。而且,這隻老蟈蟈爬出來,伸了伸腰,動了動翅膀,又發出清脆的鳴叫聲。雖然這神來之筆只是作家精心描述的藝術真實,但由此可見清廷蟈蟈熱的生活真實。這是中國獨有的源遠流長的蟈蟈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至今仍在延續。每當夏季來臨,農民們把成千上萬隻蟈蟈運到城市,在一片悅耳的鳴叫聲中出售。夏蟈蟈是野生的,一隻幾元錢而已。冬蟈蟈是人工孵化的,幾十元一隻。品像極好的身價也很昂貴。2005 年冬蟈蟈的極品單價已突破千元!
相關詞條
蟈蟈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
蟈蟈(遼寧廣播電視台《說天下》主持人)蟈蟈是遼寧衛視說天下的主持人。她原名郭莉莉,瀋陽人,畢業於瀋陽大學師範學院中文系新聞采編專業,在遼寧電台主持過《校園風》、《娛樂雙響炮》。...
蟈蟈兒俗稱為蟈蟈,無脊椎動物,昆蟲類,螽斯(longhorned grasshoppers)中國北方稱其為蟈蟈,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多為草綠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
蟈蟈(中藥)蟈蟈,中藥名。為螽斯科動物螽斯 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 的全體。分布於東北、河北、江蘇等地。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水腫尿少,...
蟈蟈和蛐蛐《蟈蟈和蛐蛐》為濟慈所作的一首詩歌。濟慈,全名約翰·濟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他是傑出的英國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
賣蟈蟈賣蟈蟈是老北京從事蟈蟈蟲類營生的小販或活計的名稱。“冬養秋蟲”是入冬後的一個古老民俗。秋蟲主要是養蟈蟈、蟋蟀、油葫蘆、金鐘兒、秋蟬以及蝴蝶等。...
綠色蟈蟈《綠色蟈蟈》入選人教版國中語文(2013年7月版)七年級上冊第23課《綠色蟈蟈》(現魯教版也已編入)。選自《昆蟲的故事》。(又名《昆蟲記》)《昆蟲記》是一部...
蟈蟈與蛐蛐全詩分為前後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
翡翠蟈蟈白菜翡翠蟈蟈白菜,現藏於天津博物館,該藏品高19.4厘米,寬14厘米,重約2公斤。白菜下部分為灰黃相間,伴有褐色斑,其上的葉脈分明,葉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簡約。作者...
養玩蟈蟈《養玩蟈蟈》是中國農業出版社,作者是曹成全。就是基於以上認識而編寫的。...... 《養玩蟈蟈》就是基於以上認識而編寫的。在參考以往蟈蟈研究和從業人員各種資料的...
蟈蟈白菜蟈蟈白菜,白菜是中國人的大眾菜,不論何種身份的人對白菜都有青睞,是最有人氣的蔬菜之一。據說慈禧晚年身體每況愈下,她專喝白菜湯調節腸胃,頤養天年。“白菜”...
中國蟈蟈譜《中國蟈蟈譜》是2001年北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繼傳。...... 蟈蟈是中國三大鳴蟲之一,但有關這方面的專著尚屬空白。本書的出版實屬“前無古人”,乃昆蟲...
大肚子蟈蟈《大肚子蟈蟈》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浩然。...... 《大肚子蟈蟈》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浩然。書名 大肚子蟈蟈 作者 浩然...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
蟈蟈(短翅鳴螽習稱)蟈蟈(學名:Uvarovites inflatus):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雄蟲在左前翅的軛區...
蟈蟈紋【蟈蟈紋】瓷器紋飾。流行於清代。蟈蟈,鳴蟲。歷來受人們的喜愛。比蝗蟲大,有紅、綠兩種顏色,紅的稱“火蟈蟈”,綠的稱“綠豆蟈蟈”。見粉彩鼻煙壺,蟈蟈頭、腹...
蟈蟈網蟈蟈網於2011年10月1日於國慶期間同步上線·利用網際網路電子公告式信息豐富網民生活娛樂·全力打造第一給力論壇·網站裡欄目有趣熱辣·是後起之秀的論壇網站·蟈蟈是...
蟈蟈葫蘆蟈蟈葫蘆是蓄養鳴蟲的的最佳蟲具之一,歷史悠久文字記載可上溯到唐、宋時期,盛於明清,實物有據可證最晚可至清康熙年間。現存世量最多的范制官模蟈蟈葫蘆當屬...
蟈蟈養殖與利用《蟈蟈養殖與利用》系統地介紹了蟈蟈的養殖技術和開發利用。內容包括:鳴蟲及蟈蟈概述,蟈蟈的分類與生物學特性,蟈蟈人工養殖技術,蟈蟈病蟲害與天敵防治,蟈蟈蟲具,蟈蟈...
螽斯(昆蟲綱動物)螽斯中國北方稱其為蟈蟈,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多為草綠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質,較脆弱,前喙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於...
郭敖(暢銷書作家)在淮陽中學就讀,2004年用筆名:蟈蟈、花滿樓等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高中時期出版長篇小說《那一年,我們18歲》,中篇小說《西毒歐陽鋒》等,2005年被台灣媒體評為“中國...
國風·周南·螽斯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蟈蟈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蟈蟈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
說天下老楊 蟈蟈 《說天下》由“國內新鮮資訊”、“唱說天下”、“新聞速讀120秒”組成。《說天下》欄目的收視排名名列前茅,據央視索福瑞的收視調查顯示,在午間競爭激烈...
螽斯科世界已知約1萬多種,中國僅知200多種,估計約有500種以上,其中蟈蟈為人所熟知。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數種類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王小古他創作的《雞上架》、《扁豆蟈蟈》、《墨牡丹》等,曾在日本、西德、香港等地參加展出。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王小古畫集》收入了他的代表作品。遺稿有《花鳥技法...
熱門詞條
鄧鼓
張婷媗
九龍珀麗酒店
陳雅倫
費爾托斯特
中山北路
雲海景觀渡假山莊
紅珊瑚
琴瑟和鳴
TransFormAtion
株式會社
全球定位系統
魔法戰爭
朝代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
柿子
極上!!超人氣委員長
無花果
棒球遊戲
車曉
愛的小路
保羅·路德
ISO14001
紅潮風暴
我知道你很難過
神父
輕量級
我真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