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
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向不曾褪色的主人公
致敬!
雷锋!
文学世界里壮丽的诗篇
南来的燕子啊!
让我告诉你吧,
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是由于党的巨大力量,
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
雷锋是热爱诗歌的。1958年11月1日他在团山湖农场写下这首《南来的燕子啊!》,怀着对党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和真挚的感情,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壮阔场面。
在雷锋牺牲后,众多诗人为雷锋写下了情感深挚、寓意厚重的诗作——
“一九六三年的春天,
使我们如此地激动!
——历史在回答:
人呵,应该这样生!
路呵,应该这样行!”
著名诗人贺敬之曾深受雷锋英雄事迹鼓舞,满怀深情地写下抒情长诗——《雷锋之歌》↑↑↑️
郭沫若先生曾在短短两日内先后创作《一把壁断昆仑的宝剑》《满江红——赞雷锋》两篇诗歌赞颂雷锋↑↑↑
“对着你的小照
念着你诗一般的日记
惊异、钦敬的情感
和惋惜混杂在一起
放下手里的报纸
想一想生命的意义”
雷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臧克家也曾写下《想一想生命的意义》走近雷锋、感悟雷锋↑↑↑
“如锥笔,
一字一条血迹。
大海全身投一滴,
望尘惭莫及。
为善不辞心力,
为学只争朝夕
多少英雄山岳立,
向雷锋学习。”
赵朴初先生曾在读完《雷锋日记》后以一首《春早湖山——读雷锋日记》道尽对雷锋的深切怀念↑↑↑
除诗歌外,关于雷锋题材的文学创作还有很多——
作家殷云岭编著出版了30万字的《雷锋传》,让雷锋的故事首次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呈现出来↑↑↑
2006年,由年轻作者师永刚、刘琼雄编著的《雷锋1940—1962》用轻快的笔触、流动的思绪诠释了年轻人眼中的雷锋和雷锋精神↑↑↑
2023年,由湖南报告文学作家何宇红编著的《雷锋,我们时代的精神坐标》以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述,挖掘了雷锋精神简约却不简单的内涵,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呼唤新时代强音↑↑↑
雷锋!
荧屏舞台上光辉的传奇
全国第一部关于雷锋的电影作品是1963年由八一厂拍摄的电影《雷锋》,在当时这部电影给千千万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雷锋精神这一棵常青树,成为了文艺创作不竭的源泉。60年来,在影视、戏剧、舞蹈的文艺舞台上,创作了众多展现雷锋精神的文艺作品——
1996年,用全新视角诠释雷锋精神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全国上映。影片反映了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余年里,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电影上映后,获得如潮好评。
上世纪60年代,原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集中全团力量排演话剧《雷锋》,周恩来同志亲自指导和审查,毛泽东同志现场观看,极大地推动了学习雷锋活动的蓬勃发展。
2020年,新版话剧《雷锋》创新上演,特别加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了“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这一主题,有利于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年5月,首部儿童舞剧《雷锋》用凝练的审美形象将雷锋精神生动地阐释出来——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更是家国情怀的朴实体现,这种永垂不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所在。
2022年3月5日,辽宁芭蕾舞团舞蹈组诗《榜样》在辽宁大剧院首演。舞剧从《雷锋日记》中提取象征雷锋精神的五个意象,以诗歌的结构、艺术化的舞蹈语汇诠释雷锋精神。当天同时进行的线上直播,观众达260万人次,获得“80后”“90后”观众纷纷留言点赞。
雷锋!
音乐旋律里动人的乐章
学雷锋活动在文艺领域得到广泛、持久的反响,成百上千首赞颂雷锋精神的歌曲应运而生,亿万人民争相歌唱自己心中的英雄雷锋。
提到与雷锋有关的歌曲,脑海里马上会回荡起这首歌的旋律——
1963年3月5日,为了参加下午天安门广场纪念雷锋的集会,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安排作曲家生茂和词作家洪源,迅速创作了这首传唱60个春秋的经典之作。
《学习雷锋好榜样》流行之后,众多词曲作家接连创作了一批歌唱雷锋、颂扬雷锋精神的歌曲——
雷锋日记中摘抄了陕西矿工诗人姚筱舟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上海作曲家朱践耳从雷锋日记中读到此诗后谱曲成歌——
铿锵有力的《接过雷锋的枪》创作发行于1963年,由作曲家朱践耳作词作曲——
1963年,《雷锋,我们的战友》是当时唱得最响的一首歌曲,成功塑造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形象,颂扬了不朽的雷锋精神——
进入新时代,关于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歌曲更具时代感、更有生命力——
歌曲《雷锋家乡春常在》唱出了雷锋精神与时代同在,抒发了人们心中最诚挚、崇高的情愫。
一对来自雷锋家乡湖南望城的双胞胎士兵组成的“雷锋兄弟”组合,将雷锋在1958年写下的日记《人生七问》改编为歌曲《如果你是一滴水》,被人们广为传唱。
学雷锋主题新歌曲《与雷锋同行》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富有朝气曲调,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强化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营造向上向善、德行天下的良好风尚传递给广大群众。
雷锋!
挥毫泼墨展现光辉形象
向雷锋同志学习——
60年前,1963年2月22日,毛泽东同志应《中国青年》编辑部请求,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同志专辑”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学习雷锋同志专辑”正式出版,率先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这幅题词。
走在春风里,走在生命里,也走进人民中间——
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创作的雕塑《雷锋》落户雷锋学院。
多年来,
广大书画工作者,
以手中笔墨抒写
对雷锋同志的深厚情感和敬意,
为讲好雷锋故事、
传递好雷锋精神奉献力量——
版画《雷锋》 吴强年
油画《我叫解放军•雷锋》 广廷渤
雷锋主题油画 王铁牛
中国画《雷锋》 田黎明
布面丙烯 《雷锋铺》陈鹏
青铜雕塑《雷锋》 孙伟
书法作品《雷锋》 张志
书法作品《雷锋精神》 张锡良
书法作品《雷锋日记》(节选)胡延波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在各大报刊公开发表。以此为起点,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展至今已有60年。
在学雷锋活动开展6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雷锋的一生并不长,只有不到22年,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随着学雷锋活动在全国的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也深入人心。60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传播着他的故事,阅读他写下的日记,传唱纪念他的歌曲,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为榜样,在时代大潮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默默耕耘出累累硕果,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2023年2月27日,“寻找身边‘雷锋’”和第十届“北京榜样·最美义工”寻找活动正式启动。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也正因此,新京报联合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雷锋杂志社,共同主办了“寻找身边的‘雷锋’”征集活动。进入新时代,我们与雷锋所处的年代情况不同、挑战不同,但进取的锐气没有变,奉献的心声也没有变。身边的“雷锋”,就是照亮风雨征程的点点微光。
▲即日起,在快手、微博等平台带话题#寻找身边的雷锋#发布视频传递温暖,与你一起,共同记录陌生人带给你的暖心瞬间、致敬普通但不平凡的感动。
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
让我们向雷锋同志致敬
向所有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
绽放更加璀璨光芒的榜样们
致敬!
本文来源: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xjbcmyj@bjnews.com.cn
- 阅 读 推 荐 -
网友最关心的两会十大热词出炉!媒体帮你问
关于两会,新闻人必须知道的报道规范用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